北京今日公园客流量分析,疫情后公园游成市民新宠
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,北京市各大公园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前提下,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,记者实地探访了北京市多个公园,对公园客流量进行了详细分析。
公园客流量大幅回升
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统计,截至2020年底,北京市共有公园绿地近千处,总面积超过2.6万公顷,疫情期间,公园绿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、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,记者在多个公园观察到,客流量较疫情前有了明显回升。
以北京市最大的公园——颐和园为例,今日的客流量达到了2.5万人次,比疫情前增长了约30%,在公园内,游客们佩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离,有序游览,香山公园、圆明园、北海公园等热门公园的客流量也均有所上升。
家庭游成为主流
疫情后,家庭游成为公园客流量增长的主要动力,在公园内,记者看到,许多家庭选择在周末或节假日一同出游,共享天伦之乐,家长们带着孩子嬉戏玩耍,老人们则悠闲地散步、下棋,欢声笑语遍布公园。
“疫情期间,大家都待在家里,现在天气好了,公园里空气清新,带着孩子出来透透气,感觉特别舒服。”一位带着孩子游览颐和园的家长表示。
公园活动丰富多样
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,北京市各大公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,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,如颐和园举办的“春之声”音乐会、香山公园的“红叶节”、圆明园的“园史文化展”等,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。
在圆明园,一场以“圆明园历史文化”为主题的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,展览通过图片、实物、模型等形式,展示了圆明园的历史变迁和园林艺术,游客们纷纷表示,通过参观展览,对圆明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公园设施不断完善
为应对疫情后公园客流量的大幅回升,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加大了公园设施投入,不断完善公园功能,如增设洗手间、设置隔离栏、增加垃圾桶等,确保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舒适、安全。

部分公园还推出了线上预约入园、实名制登记等措施,进一步优化游客入园体验,如颐和园、北海公园等,游客需提前在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上预约,并出示健康码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,方可入园。
公园成为市民生活新空间
疫情期间,公园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随着疫情形势的持续向好,公园更是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、锻炼身体的新空间,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,还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疫情后,北京市公园客流量大幅回升,家庭游成为主流,公园活动丰富多样,设施不断完善,成为了市民生活的新空间,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,公园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,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、锻炼身体的好去处。
相关文章
